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

教科研知识讲座-----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0-05-09 22:57:53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了解培训老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情况:是否参加过课题研究?你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吗?在课题研究中,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和老师们沟通的几点认识:

1、课题研究不是神秘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做好的。

提起科研,做课题研究,不少的老师都认为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做的事。作为一线老师日常有那么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哪里还有时间、能力去做。对科研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不了解,对学校里的课题研究没有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惧。学校里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专家所作的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它是属于一种应用性的研究,是用于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质量的一种研究,或者说行动。就是我们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有一个研究的中心(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但是,课题研究又不等同于传统的教研活动,它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提升,表现在它的过程是规范的,它重视理论的指导参照作用,它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2、一线教师必须学习课题研究。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前,我们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相似相同的工作,熬到一定年头,自然就有了经验,也许不用备课也能教了,凭经验、吃老本就能应付。所以,有人称我们为“教书匠”。但是,教育改革呼唤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一般做一个课题,大约看5-6本书,这样就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一个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将随着学生的实际,实验的可行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就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科研的意识。

其二,做课题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

学校里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我们进行了“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作文难的问题,我们进行“双积累两结合的研究”和“小学生生活化习作研究”。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二、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方案)→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阶段性成果,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

2、要学会选题

选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探索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好,教科研工作就有可能顺利进行;课题选不好,教科研工作就难以开展或难以进行。因此有人说,好的课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1)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树立一个思想: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

教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要独立研究大型的理论性课题,确实难度很大,不切实际。然而,中小学教师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众多问题中找出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确定自己有可能进行研究的教育科研选题。这样的课题来源于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从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科研课题呢?

身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地处理各类问题,有些容易解决,有些不易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不尽人意,如怎样转化后进生?怎样处理好小学生高年级的早恋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虽然问题众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科研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教科研课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教科研课题的问题应具备哪些特点。

①问题具有科研价值

作为课题的问题首先应具有研究价值。所谓研究价值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主要指研究的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否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

②问题具有科学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实践基础相对容易一些。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事实依据,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如,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普遍感到困难的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的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科学理论的选题,起点低,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只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充实自己,就能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好的课题。

③问题具有创新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选题新颖,有独创性,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新性的课题;二是怎样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

所谓创新可以表现在多方面,如: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2)哪里去找我们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 ……这时,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强烈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小孩是最天真的,他们总想早点长大,能与大人对话。但为什么他在课堂上宁愿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法、观察法等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课题研究的来源。学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足、缺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例如:从学生习作说假话、套话、空话,千篇一律的现状中,我们思考原因,是孩子们的生活语言积累不够,还是我们教师追求生动形象词藻优美指挥棒的作用,或是孩子们的胆怯、从众心理?在一系列深入学生的观察、谈话、调查后,我们进行“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研究”。又如现在的孩子对电脑游戏的痴迷,在网络上的恶意无聊的行为多于他们真正健康使用电脑的行为的现象,我们进行“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还有,现在的孩子学得不主动,他们习惯于到课堂上听老师说,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学得不愉快,感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我们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小学生主体参与的阅读机制”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早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们不缺课题的来源,我们缺乏的是从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提炼有价值的课题的意识。

3)选取微型课题的一些小窍门:工作中你最苦恼的事;工作中你最感兴趣的事;|     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理论的启示;参与别人的课题;别人成功的经验;别人失败的经历

3、论证选题

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也能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为了节省时间, 最好是看教育文摘类的杂志和报刊,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② 学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在学科中具体反映。“新课标解读”是有必要反复学习的,它能使我们以最捷径的方式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课题的方向。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寻找到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③ 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主要了解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在什么层面上: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有待我们去研究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了解别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事件”,重复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费。

选题、论证的工作可谓:“远行之前先探路”“磨刀不误砍柴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个案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等等。

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师研究的方法。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佳,出现新问题,再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循环往复,改善提高教学行为。程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 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

 

特点: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适用: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 ——“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三、学校对课题教师的一些要求

实验老师:采用个人自愿申报和统一调度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职能:1、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做好记录,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

2、积极参加课题组活动,服从课题组长的安排,自觉接受课题组长的考核,履行在课题组中的职责,按时完成、上交课题资料。

3、每学期完成课题研究“五个一”活动:一份课题研究计划、一节课题研究课、一份研究课教案、反思(或案例)、一份听课、评课记录、一份课题小结,并上交课题组长。

结束

教师的工作的确是一项劳心又劳力的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我们总想改变些什么,总想有点新东西,总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点什么。在这期盼中,教育科研向我们款款走来,我想以两句话和大家共勉:行动即研究,研究即收获;累并快乐着,赢在过程!

 

 

  

 

 

0

上一篇:黄河路小学“诗韵飘香情满园 ”活动
下一篇:黄河路小学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年级语文组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