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
校园新闻

【教改研讨精彩稿件】赵志新——走向课堂新境界

发布时间:2010-05-09 21:53:41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走向课堂新境界

——“有疑必究,延迟判断”心得体会

黄河路小学  赵志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交流的题目是《走向课堂新境界》。随着2009年的春风,一股课改的浪潮涌进了沁园大地。在中心校薛校长的指引下,“有疑必究,延迟判断”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我们的教学,为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初次听到这种教学模式,我的心犹如被一股甘甜滋润着,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教学模式吗?正是这个理念,开启了我冰封多年的心门,让我有信心再显身手。

“有疑必究,延迟判断”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设疑,学生有疑,或者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学生在提出新的创意时,教师不是立刻做出判断,而是给学生一些等待、自主思考或者辩论的时间,让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难释疑的一种评价策略。模式启动后,我们低年级数学组多次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并有幸请到教研室的苗东军老师和中心校的冯敏老师到校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摸索,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当看到孩子们获得新知的喜悦时,我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真正的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以疑促教成效大;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三、“延迟判断”出精彩。

一、以疑促教成效大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也正是基于学生“有疑”这一基础。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经常提出问题的孩子一定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对提高他们思维的品质和学习的效率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行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提出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在讲解《位置》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男孩小明和我们面对面的站着,他的左右两边分别站着小女孩,题目要求给左边的小女孩穿红裙子,给右边的小女孩穿上黄裙子。当我拿着彩笔准备涂色时,我们班的王昊南立刻反驳道:“老师,不对,你的左右分错了,应该是这样的。”说完,并举着他的小手让我看。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笑着对他说:“请你再仔细的看一看,图上的这位小朋友,他的位置、方向和我们一样吗?”这时有几个同学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对呀,图上的小男孩和我们是面对面的站着,左右方向和我们正好相反。”“他的左边是我们的右边,他的右边是我们的左边。”甚至有同学跑到讲台上,边讲解边示范。经过这么一说,王昊南同学恍然大悟,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做题时要认真仔细,开动脑筋才行。

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是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二)、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许多学生只限于书上的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不能想出其它的方法,也能简单快速的算出答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想出了许多的方法,例如记大数,减小数;破十法,列竖式计算等等。

导疑。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时,当我讲完正方体的特征后,引导学生质疑:“你们还知道哪些图形的特征?”一学生顿时举手说:“我知道正方形的特征。”另一名学生举手说:“老师,为什么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而4个同样的正方体却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呢?”又有一名学生说道:“正方形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

“有疑必究,延迟判断”坚守的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构建探究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结果和规律,增强学生自主的信心,合作的勇气和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疑必究,延迟判断”模式中指出“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争论。”也就是说学生的展示和争论与合作探究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以“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来作阐述。

在讲解完风车的制作过程后,学生都明白,一个正方形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趁此我抛出一个判断题“一个长方形不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大多数的同学都同意,但有几个同学立刻反驳道:“不对,长方形也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另外一个同学立马说道:“不能,你没有看到刚才老师在制作风车的时候是先把长方形剪成正方形以后才折出4个同样的三角形吗?”说的振振有词。面对这样的争论,我笑着说:“到底对不对呢?咱们小组讨论交流,研究研究这句话是否成立。”学生们争着抢着说自己的看法,有许多同学都拿出纸来亲自折一折。经过充分的交流、研讨之后,我让折对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理由。这样学生都明白了,原来长方形同样也能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你瞧,老师勿需多讲,学生就掌握了知识,我想,这就是合作探究的魅力所在吧!

三、“延迟判断”出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的强烈。”薛校长指出:“在我们的课堂上,一定要通过‘延迟判断’的教学艺术,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充分的思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二者的结合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剥夺学生探究的权利,不要扼杀学生渴求成功的欲望,不要熄灭学生创新的火花。我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来作阐述。

在讲评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图示)只移动3个硬币,就把三角形倒过来,怎样移?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当时,班里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怕耽误课堂时间,准备讲解时,尹晓凯同学提出:“老师,让我再想一会儿,我肯定能行。”也许受了尹晓凯同学的感染,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愿意思考。孩子们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有的同学竟把纸撕成小圆片,亲自动手摆一摆。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老师,我想出来了。”尹晓凯第一个说道,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也想了出来。看着他们神采飞扬的讲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虽然那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值得。课后想来,我在课堂上留了一道“缝”,而正是这道缝给了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火花点燃的更加绚丽多彩。

一路走来,我们实践着,收获着,同时也被一些问题困扰着:

1、教学中,我们极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心情舒畅后,变得“敢问、好问”,但有许多同学不会问,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往往就是你一言、我一句,问的挺多,但没有什么意义。怎样让学生“会问”,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

2、自生本理念引入后,学生想说的多了,在一个问题上,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会很耽误时间,怎样有效组织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也在思索着。

当然,有问题出现,说明我们还得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我。有压力,就会有动力,相信有了对课堂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定会成就更多孩子精彩的明天。“只要路子对,就不怕路远。”相信我们的沁园教育在薛校长的指引下,一定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0

上一篇:【教改研讨精彩稿件】刘双利——春催桃李尽芳菲
下一篇:深化星级评价体系 努力提高家长学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