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苑风采 > 教师手记 >
教师手记

靠近他们,温暖我们的教育生活

发布时间:2010-05-09 23:00:35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行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新课改呼唤创新,呼唤变革,更呼唤具有创新品质的教师的诞生。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塞内加:“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这些名言提醒我们:名师的导引,是青年教师专业进步的终南捷径。那么,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该向学名师学习什么,又怎样学名师,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昂首阔步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启迪和思考:

名师有太多的光环,太多的艳羡,太多的潇洒。他们有追求,有思想,有智慧,有气度。他们的课堂更是有诗一样韵味,水一样的流畅,充满激情,流淌思辨,举手有幽默,投足有感动。他们的课总能给你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一些触动。窦桂梅的激情与思考,于永正的渊博与敏锐,李镇西的博大与执著,都感染和激励这我们。无论是否出于功利,便有了很多人想当名师。我们的教坛如果名师越来越多,教学改革自然就有了希望,教学就会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老师就会卸下沉重的镣铐,轻盈的舞蹈。但遗憾的是有的老师是在模仿名师之形,而没有得名师之神。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作出潇洒状,课也是大开大合,颇有大家风范。但细一推敲,却与真正的名师的教学相去甚远。反思一下,主要是缺少了名师的内涵。

内涵是什么?首先是对教育的真爱,那不是模仿,而是出于对语文的挚爱,出于对作品的尊重,出于对学生深厚而真实的爱。孙维刚抓德育,常讲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李镇西也说:“师爱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那为什么名师虽是异地借班上课,但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在不经意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生融成一体呢?这除了教师教学设计的高明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真爱。而这样的爱,学生很容易就感觉到了。在一次大型的公开课上,窦老师请一位男生说说自己父亲关爱的事例,那位男生因父亲已去世泣不成声,窦老师知道后,没有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没有谴责这位“不识时务”的孩子,而是赞赏孩子对父亲的一片深情的怀念,还说:“父亲看到你在这节课中勇敢的说出他的故事,一定会非常欣喜的。此刻他也听到了你的声音,他没有死,他活在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其次是名师们多年来的积淀构筑的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名师风采其实只是他语文功底的一个小角而已。如同一座冰山,真正巨大的是潜在水下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常常被人忽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琢磨,多少个业余时间的苦读钻研,多少篇诗词歌赋的吸收消化,多少次教学尝试的打磨改进,才使一个个普通的教师走向成熟,拥抱成功。孙双金有一次上了一节精彩异常的公开课,当有人问及他用了多少时间备课时,他说可以说是十五分钟,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用在这一节课的时间的确只有十几分钟,但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灵感以及对教学现场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等等却是我一辈子思考与研究的成果。”要成为名师固然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一个名师的成长是多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有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脊,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大脑深处,潜在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书为友,以勤为伴,才能最终品味教育的甘甜。

最后,名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的。这个环境不一定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是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民主的氛围,学术的平台,竞争的机制,文化的味道,互助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特别突出的人才。叔本华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只要勇于交流合作,善于团结协作,把集体当作自己翱翔的天空,把同事当作飞翔时的翅膀,就会沐浴在新课改和煦的春风里鹏程万里。

追求名师背后深厚的语文功底,追求名师关注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的胸怀,追求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定,治学的严谨和生命的创新。让名师扎根在我们心中,努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有师生生命的律动,都有生成的智慧,不断缩小与名师之间的鸿沟。如果,我们能每天和普普通通的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每天在课堂上飞扬着自己的个性与感悟;那么,学生是灵动的,智慧的,我们就会是快乐的。这不正是人生一种最美好的境界吗?

0

上一篇:渐入佳境
下一篇:幸福无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