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苑风采 > 读书活动 >
读书活动

与书为伴促成长

发布时间:2017-06-29 10:41:27   来源:牛海燕    浏览:

回首几年来的从教之路,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格的塑造。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长的耐心、智慧所感动。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学着他那样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惊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明白了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研读《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让人受益匪浅。听课评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我们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模式中,为观课而观课,为评课而评课,听过许多节课。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以往的观课议课活动重新进行了审视,让我对如何提升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提升活动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把观课的重点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以往听课,我习惯坐在后面,把重点放在记录上,上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问等方面,一节课下来我总是不停地在记录,也没有时间抬头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读完此书,我明白了听课时应该坐到学生中间去,不要只记录老师的表现,教学设计流程。主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把某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因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关注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反应。这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深入程度,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组织的有效性,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反映。

二、把握重点,随时记录自己的观课的感受

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更让我不知所措的是评课,老感觉没有话说,不知道应该怎样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能象其他教师一样侃侃而谈呢?那就要象陈教授所讲的,在观课之前要对本课教学内容、重点,以及教师教学努力方向有所了解,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有方向。在听课的同时,还要把自己随时想到的问题马上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字,记得越是及时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了。这样的观课议课也能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上好以后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让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

陈大伟教授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有许多时候,我对自己的课堂不太满意,但究其原因也说不上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问题仍然是问题,教学也没有什么进步。原来这需要不断反思,让问题走进心灵深处,在反思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也要像书中陈大伟教授那样,在观课之后能够深入地和教师探讨一节课的诸多问题,并从不断地交流中知道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哪,在不断地交流反思中去提高,让教师真正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进步。同时,把这些经验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细细品味《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我清楚地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观课议课,知道了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更加具有合理性,是一种合作学习与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向他人学习,我们的课堂定会更加有效更加精彩。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我一定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先生必须好学。”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不仅是教师的读书特点,更是教书育人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用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泛舟书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0

上一篇:小评价,大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