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河之音 >
黄河之音

以人为本是“鑫教育”的支点

发布时间:2014-04-14 15:18:30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济源市黄河路小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3000多名师生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鑫教育”是近年来黄河路小学一直倡导和探索的教育新理念。简单是金,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智力是金,创造释放的哲思生活;习惯是金:创造鲜活的成长体验。三人为众,三金为鑫。近年来,我校以“简单是金、智力是金、习惯是金”为“鑫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探索“鑫教育”的支点,在打造生本课堂、开发校本课程、践行师本培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获得了“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先进单位”、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等一系列殊荣。
下面,我分三个方面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打造生本课堂,成就幸福教学
所谓生本课堂,就是科学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改思想落到实处。在理念上,我校倡导:智力是金,创造释放的哲思生活,通过积极有效的点拨和启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课堂成为哲思生活的殿堂。在课堂结构的设置上,我校采取课堂前置和评价后延的方法,把课堂分为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星级评价等几个环节,把课堂打造成思维燃烧的过程。
1.课前预习,独立思考
遵循生本教育“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先进理念,学校注重前置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求学生建立各科的前置自学本,由学生提前将预习内容记录下来进行课前预习。前置自学本的运用为学生预习提供了保障。独立学习是小组学习的前奏,是小组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前置自学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都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疑惑、困难整理成问题的形式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如语文课前的资料搜集、数学课前的尝试做题等等,都为小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课前预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起始阶段的“课前小预习卡”由老师设置预习内容,到中高年级的自主预习,在扶放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觉自主学习,学习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如小学语文六年级“鲁迅”学习单元,课前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有关鲁迅的文章及其著作,在大量的预习中学生自主梳理出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列举自己自习仍然不清楚的疑问,把这些学习收获和学习疑问带进课堂。这样的前置性学习,每个学生不再是零起点,而是有学有备,带着自己的疑问有准备有目的地学习。
学生通过前置性问题的研究,他会对新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自己已知的知识,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疑问,并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小组交流,激发思维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但教师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消防员。教师的核心能力并不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控制、驾驭和自我的表现,而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调动学生自身解决难题的积极性。
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连个体,儿童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强化、优化以及调节。个体、小组和班级,形成了变化无究的学习链条。
有问题,找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在小组内思维碰撞,灵动激发。在争辩与交流中,真理越辩越明。在小组交流的建设中,我们按照学生层次的不同,按照高中低类,以6人一小组组织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势力相当。每一个小组成员中1号任组长,2号任副组长,1号帮助6号学习,2号帮助5号学习,3号与4号之间互相学习。这样的小组组员的组成,使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效能达到最优化地排布,有效增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使小组之中形成一个学习的能力场,每个组员在这个能力场之中都能有所提高。
在具体的交流活动中,组内成员有具体的分工:1号组员负责提出问题,其它组员轮流讲出自己的见解;2号组员对于不同的见解,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小组方案;3号组员及时记录下小组成员的独到见解、小组内有价值的问题;组长及时帮助学困生,使其尽快理解,掌握所讨论的问题。组内交流阶段,组内成员人人发言,共同讨论,形成跃跃欲试、一触即发的阵势。
小组交流是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小组成员之间初步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组内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交流使学习成果得到共享;另一方面是通过交流启迪每个人的思维,让每个人的智慧在小组内熠熠生辉,使学生在小组内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以前的课堂上他们只是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有了这样的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讨论交流的平台上,个体与个体之间会形成一种集体督促力,学生会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正如五1班的后进生范明政说:“在以前的课堂上,我只要做出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就可以了。现在的课堂上,每个人都得发言,不在全班发言,就要在小组内发言,不思考,不课前认真预习,那可有些丢脸了,小伙伴都要笑话了!”正是这样小组交流的对话机制,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3.群思群力,精彩展示
每个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展示自己的欲望,都有被团队承认肯定的需求。儿童尤其是这样。
小组展示是课堂学习关键的一环。学校要求在小组展示环节,展示的学生必须登上讲台,面向听众,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饶有兴趣的展示方式,实现和全体同学的交流、互动,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展示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⑴关注每个学习小组,及时洞察任务的研究进程,对脱离讨论点的予以适当的帮助、提醒和牵引。⑵抓住小组讨论成熟的有利时机,用激励的语言及时引导、激励,引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倾听、质疑、判断能力。⑶及时抓住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尽量让多个小组,多个同学发言,互相争论,让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得以提升。
如鲁迅学习单元,有诗歌展示小组,把鲁迅的生平简介以诗词形式展现出来;有话剧表演小组,把鲁迅的某部作品片断以话剧形式表演;有作品欣赏小组,把鲁迅的作品中语言风格做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展示给大家……这样的交流,不仅仅是课堂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在小组内沟通交流和协商。这样的智商与情商的教育的完美结合,将会成就更阳光积极主动的学生。在生本课堂上,我们往往会看到,学生在排演课本剧展示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展示了课本剧的内容,更展示了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同时无形中也展示了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
4.星级评价,引导学习
学习是一个连动的机制,做为学习自主性不如成年人的儿童来说,只靠学生自身的内部激励学习还不够,也需要一些外部的激励,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学校对生本课堂进行如下的星级评价:课堂上教师对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小组)要及时进行评价。学校要求各班都建立了学生课堂评价专栏,用奖励小五星,小红旗的方法激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展示。原则上每位老师每节课奖小五星35颗,课堂上教师只说清楚奖给谁就行,各组小组长每半天负责给受奖学生用红彩笔在评价栏中涂红五星,以小组为单位,每累计达10个红五星,则在小组评价栏中涂一面小红旗。每月优胜小组有学校对学生家长发喜报,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合作、交流、展示。以期中、期末为评价阶段,据各小组获得小红旗、小五星的多少对小组评价。最高者记50分,其次记45分,依次类推,确定各小组课堂表现评价得分。
课堂小结阶段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环节,把学生一些偏颇的认识,拉到主导价值认识中;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以及语文基础知识,再次做扎实的反馈;把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的不和谐做一个做人方面的引导……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生本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变灌输为自主;变“学会”为“会学了”;变“他律”为“自律”,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合作精神、思辩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从而自信尊严阳光地成长。参与生本课堂改革的毛艳霞老师满脸幸福地说:“生本课堂,让我越来越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幸福。我再也不怕课堂乱了,不怕自己闲了,不怕学生错了,不怕学生慢了。生本实验让我如凤凰般涅槃,获得重生。”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幸福校园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按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原则,审视知识学习和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关系,开发和实施了“阅读课程”“幸福课程”“岗位课程”三大课程。下面我就三大课程给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1.“阅读课程”让经典奠基人生
经典阅读,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黄金的童年时期,把最经典的文华精髓呈现给孩子。“遇见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在引导学生遇见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一个个文雅文明的谦谦君子。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印了三套《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又编印了《文化浸润经典同行——黄河路小学特色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编印,并由学校出资近4万元印刷,免费发放给学生使用。每个学生每学期背诵校本教材中的15首古诗,5篇经典散文,5首经典童诗,5篇优美小古文。六年十二个学期,学生将积累180首古诗词,180篇经典美文。这样的积累陶冶了品格,丰富了情感,激发了写作欲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已经离开小学的黄晓彤再访母校时,激动地说:“当初在这里背诵的经典诗词真是我一生的财富。现在我的一些同龄人,再开始补背,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因为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腹有诗书笔自华。学生个人博客,个人书籍编定已在我校已蔚然成风。现在,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出书,粗略估算,孩子们出的书已达到五六千本,这些书成为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为鼓励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本学期学校专门建立了文学馆,收藏这些小作家的作品。
2.“幸福课程”让生活色彩纷呈
意在让学生活在当下,活在学校的小社会之中,能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接触到不同的生活内容。为此学校动员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进行年级多元课程开发。通过向教师、家长、社会征集志愿教师及课程,学校统筹安排各年级校本课程内容,学生于每周五下午以选课走班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棋牌、发艺、摄影、垂钓、消防安全、金融讲座、防空知识、花草修剪、急救常识等课程。每到周五下午,学校一片沸腾:校园里的摄影课、速写课、花草修剪课五花八门,操场上的篮球操、足球赛、花样跳绳一应俱全,教室里的编织课、刺绣课、象棋课、发型设计课新奇独特,校外的垂钓课、环保课、小小法官体验课走向生活……这些课程的教师都是我校的学生家长,或是家长的亲戚朋友,或是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精彩纷呈的课堂,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学校由专人负责“选课走班”课程资料的整理汇编,让这些丰富的本土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这样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足不出校也能了解社会万象。四1班席风在幸福课程中学会了街舞,五7班的赵贞荣荣学会了十字绣,更有五1班的卢仪珂分别学会了发型发辫设计、象棋、编织、摄影等,她高兴地称周五是她的吉祥日。
3.“岗位课程”让能力自主生成。
所谓岗位课程,就是在班级管理科学设置一些小岗位,为孩子的健康撑场助力加油。学校把岗位课程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之中,从小处着手,从学生活动、细节着手打造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班主任有创意地把班务细化,给每个小岗位立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如“拖把小卫士”“节约小护士”“错别字啄木鸟”“桌凳队列员”“早读领读员”等。班级小岗位的设立由班主任老师来确定本班将要设立的岗位数量,学生竟争上岗,自选小岗位,班主任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明确为班级奋斗的目标,了解班级工作环节,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和责任。同时小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一个学期轮换一次的方法,轮换的方式依据规则进行,到期可全员轮换,也可部分轮换。部分轮换对象应注意以下情况:第一种是集体评议后,11岗中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第二种是能胜任岗位,但个人有转岗意向的;第三种是多人1岗的留下1个当“师傅”,其余进行轮换。由于我校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的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年级组在制订相应评价机制的时候应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来进行,建议采用个体纵向比较为主,也可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伙伴间的差异,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岗位选择与锻炼的热情。学生自评以后还可采用互评的方式,评价完以后班主任老师应及时在班级公布评价结果,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
岗位课程,充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凝聚班级合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
                         践行师本培养,坚实幸福教学
以师为本,开展独具特色的校本培养,是我校一直坚持的做法。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交流,使生本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推进。 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是每一位老师幸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长中,老师们可以得到来自学生的喜爱,来自学校的肯定,来自社会的认可,来自内心的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它可以让人的价值得以实现,让人一生都久久地回味。
1.机制培养
为使生本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稳步推进,学校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制定了《学校生本课改方案》、《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对于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并且能够利用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教导处每周对教师下周的备课、前置自学情况等进行检查,对于不能体现新课改的备课及时督促并帮助修正。教学管理机制的强化,促进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也激发了每位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2.阶梯培养
在国家、省、市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我校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教研、听评课等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工作,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阶梯式”培养模式,打造星级教师。“阶梯式”即在梯度分层发展中,由达标教师、骨干教师、到星级教师的三个发展层次。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把全体教师纳入到星级培养工程中,创设一切有利于教师健康快速成长的机制与平台,通过这项活动促进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根据教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三年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通过自主研修、专题培训、与名师结对等措施提高个人业务素质;三是给每位教师建立发展档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状态;四是对发展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
3.专家培养
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专家或专家型老师到学校来进行讲座,同时进行不同形式的校际交流,学人之长,扬已之优。如市教科所的崔建平老师有关教科研的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了解教科研的一般方法,使教学研究化,教研科学化,让教研成为每一位老师的工作常态。市教研室张晓红副主任和王海燕、苗东军老师到学校听课评课,对教师进行课堂指导和引领。学校还邀请了市教育局的常亚歌老师和市一中的彭培耀、秦望等老师先后来校进行阅读和教育管理的精彩讲座。
为了切实加大学校生本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本教育课堂,将生本教学搞出成效和特色。学校校长杨迎军派多名教师赴生本教育改革的发源地广东进行学习;此外,学校还经常派各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有关生本教学改革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也经常组织教师与本区的生本教学改革搞的较好的东环路小学进行生本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交流和切磋,在原有联谊活动方案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两校生本研究的长期计划,形成了教学改革互动的长效机制,为今后的课改工作搭建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学校还邀请王国平、刘伟等专家来校讲座,请王高伟来校上示范课,与北大附中外国语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定期交流,进行高位引领。
4.联动培养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交流,推进生本教育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生本教育课堂展示”活动。每个学期学校连续三天开展了生本教育课堂展示活动。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小组进行。各位教师都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生本教案。以生为本的课堂,展现了教师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体现了生本课堂的高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通过互动评议、改进反思,听课教师均感触颇深,纷纷表示今后要在生本教育课堂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努力开创生本教育的新局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外乡镇之间的交流。自“三名”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多次派优秀老师到外乡镇参观学习和作课交流,学校派韩佩、聂春云、刘玉洁等10多人次到大峪、王屋、下冶、轵城等地交流学习。组织教研组长十余人到轵城镇参观学习黄龙小学的阅读教学和王庄小学市级名师赵春战老师的作文教学,同时学校的韩佩老师带去了一节六年级的作文教学展示课和两个兄弟学校进行交流。这些交流活动给全体教师搭建了学习成长的平台。
5.课题培养
在生本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研究,小立课题,大做文章。抓住老师们普遍认为难操作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举办了“生本教学模式探讨”、“前置自学提纲展评”等活动。学校在认真学习、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探究“三段五环学习法”:三段即“自学—展示—反馈”。五个环节即“前置自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应用—反馈总结”。前置自学即个体学: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前置性自学提纲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文本;小组合作:即小组学。小组合作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活动,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展示交流:即班级学。主要是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共享,并有针对性地补充、指正;拓展应用:即全员练。它是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反馈总结:即回扣目标。注重将课内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实践证明,学习、思考、实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途径,而师本培养模式正是把学习、思考和实践有机地融和到了一起,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合力,才有了师资队伍全面成长。目前,黄河路小学师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有4名市级名师培养对象,13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取得这样不凡的成绩,五大培养措施的实施可以说功不可没
教育是一种生命机制,当师生生命在教学中得到激扬,教育就会形成最大的合力。“鑫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操守,以生本课堂、校本课程、师本培养为载体,简单是金、智力是金、习惯是金,让师生像金子一样成长,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了新课改理念,以校本教研的不竭活力为学校发展夯实了前进的基石。
以上就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此文系49日河南省校本教研重大课题总结交流会黄河路小学典型发言。)

0

上一篇:黄河之音发展论坛之十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