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圆的认识》案例

发布时间:2013-03-26 07:59:23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圆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冯艳波
教学案例:
 1、操作感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折一折,请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2)量一量,用直尺量一量刚才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
      生: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我们把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电脑动态显示)
      师:每一条折痕都相等,且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叫做什么?
      生: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电脑显示)学生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用同样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半径。
3、探索讨论,理解圆的特征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圆心、直径和半径,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又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2)、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请学生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和验证的方法向大家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教学反思:《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小数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课前寻找准备,课后解释生活,使课内与课外密切联系,将整个数学活动联成一气。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剪圆形纸片。这就首先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①、数学活动时间长,是一个系统,不是在40分钟内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②、把学生平时的感性材料前伸了,带有目的的去找,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活动。
课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外去观察去思考给学生留下了余趣尤存、遐思无穷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这样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在课堂40分钟内学习知识的局限性,使整个数学活动联成一气。
2、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做为主线。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学生自学探究之前,出示自学建议。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用“折”、“画”、“量”的方法得到了学生所需的知识。学生在探究中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当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又学会了分工合作的先进方法,将要操作的部分分工落实后又做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分工合作体现在:从全局来说,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一部分小组重点研究圆的特征,一部分重点研究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然后通过成果展示达到知识共享;从局部来说,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时,小组成员分工,一个重点研究圆心的特征,一个重点研究半径的特征,还有一个重点研究直径的特征,又安排了记录员,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完成任务,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得到加强,效率意识得到增强。
由于学生语言的表述在小学阶段是一个薄弱的项目,往往语言缺乏逻辑性及完整性,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强。因此,我设计了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给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提供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达,尽兴展示。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对自己有很多启示,教学中也发现了自己独立设计能力不够,而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挖掘都还不够,还得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同时,也非常感谢校领导提供给自己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使自己认识到一节好课的背后需要有深刻的思维方式,翔实的资料掌握和运用,伶俐的反驳能力,温文尔雅的风度。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上还要充实的很多很多。
 
0

上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案例分析
下一篇:老师 让我们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