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苑风采 > 教师手记 >
教师手记

语文课中的“装傻”

发布时间:2013-11-26 15:01:52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教学片段:

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后,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

同学们,老师阅读了这篇课文后,觉得小刺猬不是真的称赞小獾,而是在拍马屁。你们瞧,小獾做的板凳是多么粗糙,怎么能得到表扬呢?

听了我的话后,学生大声嚷嚷:“不对,不对,小獾确实应该得到表扬。”

这时,我故意说:“假如你们能说出理由,我就同意!要不然,你们就是瞎说!

听了我的话,学生非常不高兴,马上去读书,找到相关的句子反驳我。

生:小獾是在学做木工,做得不太好,也是情有可原啊!

生:小獾做的板凳虽然很粗糙,但是它做的时候很认真,值得称赞啊!

生: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也应得到表扬。

师:小刺猬怎么会知道这些,又是在拍马屁。

生:小刺猬不是随便说的,它是在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以后才说的。

师顺水推舟说:听小朋友的话,看来我是错了,小獾的的确确该得到称赞。

学生听了,个个笑眯眯的。

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假痴不癫 ”一计 中谈道:“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此计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奇不意而获胜。         

教学中,教师有时不必去急于彰显“知之者”的魅力,而是尽可能“傻”一点,故意向学生示其“困惑”,以此打破学生的依赖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

其实,教师在课堂中故意“装傻”,多来几句“我就不懂了”、“我也不知道 ”、“我也没办法,你再试试”、……这样就巧妙利用了假痴不癫的“宁伪作不知不为”,迫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不盲从、不依赖的品格,又给学生留下了尽情挥洒的自由空间。

0

上一篇:诵读国学经典的教育功效
下一篇:爸爸去哪儿》爆红,小学生谈“爸爸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