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回归自己
-----
杨艳丽
一.注重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钱金铎老师
钱金铎老师是浙江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他的数学教学,突出的是“朴实”,朴实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演绎,然而朴实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教育追求。首先,钱老师给我们做了《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动态想象》的报告,里面对空间图形的教学做了重点阐述;然后给我们做了一节公开课《线与角》,课堂中听钱老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假如”,比如:课刚开始,先出示一条弯曲的线,问:假如这条线拉直后,你说会变成什么?再如:在讲角的认识这个环节,问:假如脑子里出现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能不能画出一条图形?可以看出,钱老师抛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动手操作、验证,从而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徐斌老师
徐斌,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徐老师给我们做了《追寻无痕教育》的报告,他说:身为校长,每年都代数学课,大循环,也就是说从一年级一直代到六年级,他是完整的数学老师。徐老师说:最重要的是研究教材,他对于1---6年级的教材很熟练,老师任意说一道题,他就知道是哪一册哪个单元的例题或练习题。从而可以看出,徐老师的敬业精神令我们老师敬佩,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带领老师们搞好科研,从而使教师快速成长。徐老师把教师分为四类:第一类,认为“怎样教很重要”----新手;第二类,认为“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成熟型教师;第三类,认为“为什么这样教”----研究型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属于什么样类型的老师,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后,徐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示范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堂中,从一个例题入手,这道题是我们三年级教材中的一道练习题,徐老师设计的很丰富而又深奥:由一道题演变成多道练习题。可见,徐老师备课时深挖教材,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接受能力,更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容量大,但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再想想自己的课堂,只是为讲知识而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备课时很少研究教材和挖掘教材,所以向学生传授的只是单一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挖掘教材、剖析教材。
三.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徐长青老师
徐长青,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徐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是《教师要做教育艺术家》,报告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课堂改革,有五种:
第一种是“三师同研”课堂,也就是说三名教师共同研究课,一起做课件,一起写教案,一起写反思,然后抽签决定哪个人说课,哪个人讲课,哪个人议课。
第二种是“双师同堂”课堂,也就是说师傅、徒弟共同上一节课,徒弟上前半节,师傅在后面听课,发现课堂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师傅上台讲解,徒弟在后面听课。
第三种是“虚拟课堂”,也就是说设想出研究方案后,没有学生,教师作为学生,让讲课教师上课,随时进行研究。
第四种是“微格”教学,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在这几分钟内要求教师将平时40分钟课堂内容能够在这几分钟内完整呈现并且使得学生听懂,理解!
第五种是“解读式”课堂,也就是说每讲解10分钟,让学生休息2分钟,教师们共同交流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然后,徐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难而“退”》。课堂上,徐老师以“变魔术”这个情境贯穿课堂,教学语言幽默而又严谨,学得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并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难而“退”,也就是说,当遇到困难时,推到事物的最简单,然后用规律解决问题,并总结一个顺口溜: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课后,徐老师让几位学生留下来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学生都说课堂上轻松、快乐、学习有兴趣,并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难而退。接着,徐老师让这几个学生擦黑板上的字:你认为黑板上不重要的都可以擦去。当这几个学生擦完后,大家知道黑板上剩下的是什么吗?知难而“退”和顺口溜。因此,我想说,在我们的课堂上,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他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也就是徐老师所说的:要让学生没有鱼可吃,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授之以渔”。
通过这三位专家的报告和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专家的课堂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想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为学生想得太多,能讲的尽量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没有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所以学生学的知识特死板,没有灵活性。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里,我们要以“生本”理念为主线,深挖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趣味性,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上一篇:黄河之音发展论坛之七
下一篇:黄河之音发展论坛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