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民还艰苦的学生
——读《我是农民的儿子》想到的
黄河路小学 李信燕
好的文学作品必是能引起读者联想的,联想起自己的经历或者思考。我认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好,就是因为它让我联想起了我的经历和思考。
读摩罗笔下的“比贫穷的农民还艰苦许多”的中小学生的生活,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生活——说“想”不准确,其实是,这些记忆就漂在我的记忆之河上,我甚至不能让它们沉到河底。
春季。一日三餐的面条汤上,总漂着无数条虫子尸体,同学们边用筷子把看得见的虫子尸体甩出去边研究:虫子是面里边的还是干萝卜片里的——因为碗里除了面条就是煮熟的干萝卜片。
夏天,散发着体臭和尿臊味的寝室被大家称为“跳蚤圣地”,说“跳蚤多的能把人抬起来”甚至不是夸张句。我曾用敌百虫片在我坑洼不平的一尺半宽的地铺床单上药杀过它们,一下午的功夫,我的床单上抖落出107只跳蚤尸体,大家戏称,再多一只,床单就变成“水泊梁山”了。有的同学甚至成了捕蚤高手,那儿痒,就能在那儿摸出个跳蚤来,且很少空手而出。
……
现在,家乡的学校比我上学时好多了,但依然“比现在贫穷的农民还艰苦许多”。在母校当了老师的我看着依然站在雪地里吃饭,依然喝不到开水,依然睡在冬如冰窖、夏如火炉的屋子里,依然营养不良的孩子,除了心酸心痛外什么做不了。有钱的家长多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上学,教师能走的也都进了城里或平原地区的学校教书了,有的甚至不再教书了。我也一样,为了我可爱的儿子和我自己,狠心地抛弃了那些可怜的学生。
有同事曾问我:“在黄小可比在山上累多了吧?”我不知道该怎样用几句话说清楚山上教师的苦累和辛酸。我甚至不想说,因为我是个背叛者。
端午节回老家看望婆婆,路过一所小学,我本能地想到学生,尤其是寄宿的小孩子,他们乱蓬蓬的头发,脏的看不出肤色的手背,营养不良的脸,羞怯的表情都清晰地犹在眼前。本能地想到教师,他们上课当教师,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工作;下课当保姆,陪着孩子在风中吃饭,甚至还要帮孩子洗碗;晚上还要看寝,甚至陪寝,睡在散发着恶臭的学生寝室。这些连夜里睡觉时间也在工作的老师,工作时间无法计量。可是,我竟看见被刷成白色的院墙上用血红的颜色写着一句大而空的口号,我指着其中的“追求卓越”对丈夫说:“这样一所连最起码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的学校,能让学生和教师少受点罪就功德无量了,还追求什么卓越!”他默然。
我满可以用各种修辞把我的这篇文章粉饰得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个有文字功底的人,但我不想这样做,我的沉重让我没有心情去粉饰我的文字,更何况,陪着我的深重的还有更多沉默的沉重。我想,《我是农民的儿子》的作者摩罗一定也是因为同样的沉重,才让自己的文字通篇犹如白描。
我满可以再说一些类似作者在文章中说的话来表达我的思考,诸如“我常常心存怨恨,我不懂这个民族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虐待自己的孩子,就因为孩子是弱者、只能任人打发吗?在这样非人的环境里,孩子们还怎么成长啊?一个人从小就在这样的非人环境中饱受心灵的伤害,你还能期待、要求他日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吗?”之类的话,可我不想说,因为说了也白说。
其实,上边这些话也是白说,它既不能让那些可怜的孩子的生存状况好一点点,也不能减少我的沉重和心酸。但我想,这些文字也许可以让读它的城市教师在对比中产生些许幸福感,让读它的山区教师产生些许认同感。如果能这样,也算不白说一回了。
上一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之我见
下一篇:至真、至善、至美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