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草船借箭》案例

发布时间:2010-05-15 11:36:06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草船借箭》案例

【案例】 我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我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备到这一点,教参上也没有介绍这些。一时,我慌了起来。
经过我的思考和学生的讨论,最后我和学生认为:鲁肃是个正直、忠厚老实、守信义的人,他对诸葛亮的为人是十分钦佩的。他和诸葛亮都有联合抗曹的愿望。他也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心想加害诸葛亮。他不忍心看到诸葛亮为造箭的事而遭周瑜暗算,所以内心还是肯帮诸葛亮的。何况,鲁肃当时也并“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
【反思】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我们备课中没料到的问题和想法。此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面对,应该极小心地去呵护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只是为了从文本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继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陈景润之所以能摘下“歌德巴赫猜想”这顶桂冠,就在于他读中学时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这么一道数学难题,引起了陈景润的极大兴趣,难题大大地刺激了他期待突破的冲动,让他一直难以忘怀。一位法国文学家也曾经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
学习中能认真倾听、寻根究底、敢于质疑权威的人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着创新精神的人。
0

上一篇:《数学广角》教学案例分析
下一篇:品 味 窃 读 的 滋 味